联系电话:15902778245 李老师
18672998905 汪老师
电子邮箱:1638208523@qq.com
客服QQ号:1638208523
武昌站校区(西区):武昌区武泰闸栅栏口1号(南湖路与中山路交汇处)
武昌站校区(东区):武昌区中山路685号(栅栏口公交车站旁)
武昌小东门校区:武昌区中山路388号(小东门地铁A出口德嘉艺术大楼)
汉口校区:硚口区长丰大道丰茂路长云路特1号
旧版名称为“生物课程标准”,而在新版将“生物”改为“生物学”,即“生 物学课程标准”。名称的改变,并非“一字之差”,而是在暗示课程理念的变革。 新版的修订并不是“从无到有”,而是在“继承”旧版的成果和十余年高中生物课 程改革的经验,以坚持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指向的前提之下与时俱进。“发展”的 要点就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依据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更新课程理 念、重塑课程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内容框架、增添学业质量标准,凸显基 础性和选择性;同时吸收近年来科学教育“学习进阶”及“聚焦生物学大概念”等 方面的研究成果,凸显一致性、连贯性网。
课标的前言编排有所改动,旧版囊括“课程性质、理念及设计思路”新版则主 要对“课程方案、课标修订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进行诠 释,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预备教师可根据前言快速了解新版的修订变化,明确改革的 方向。
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学领域中一种关键能力,主要由四维度(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构成,是学生长远发展,适应社会所必须的能力 和品质品格。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除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学 生自身的思维认知、职业素质等方面追求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是学生学习的最 终目标,生物教育活动的一切开展都是为了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在核心素养18个基本要点之中:科 学思维、勇于探究、珍爱生命、社会责任、问题解决,是高中生物学科可以做出明 显贡献的方面,其余方面在课程中也有所体现如。
生物学核心素养 | |||
生命观念 | 科学思维 | 科学探究 | 社会责任 |
是指对观察到的 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 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 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 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 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 现象的品格和能力。 | 是指尊重爭实和 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 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 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 习惯和能力。 | 是指能够发现现 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 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 现象,进行观察、提问、 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 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 的能力。 | 是指基于生物学 知识,参与个人与社会 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 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 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 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
1.学科核心素养继承超越三维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情感以及动 作技能。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刚要(试行)》中首次提到“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旧版提出知识、技能、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即“三维目标”网。“三维目标”为学生全面发展贡献显著, 但在一些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学科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的关系是继承与超越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三维 目标的上位概念而存在。在新版中要求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四条学科核心 素养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体,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将“知 识获取”剥离,从而有效防止了偏重知识本位倾向,同时在课标的内容标准中对应 核心素养提出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提示、教学要求,保证了课程目标的切实达成。
2.学生主体地位趋显
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强调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 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由此学生以社会人与自然人结合体的形式强调了作为课程 主体的地位,社会和个人的等量齐观,使得教育主体形式趋向于以学生和社会为主、 教师为辅的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不过新旧两版课标设定的课程目标都以“多元目标”对抗“二元目标”,改变 以分数定结果、定学校的应试教育顽疾。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创新,培养终 身学习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即“核心素养”对“三维目标”的继承。在教育 价值上,“三维目标”着重解释如何培养全面发展之人,“核心素养”则阐释全面 发展的人是什么样的,应内化哪些核心素养,超越“三维目标”成为上位概念。
二、生物学大概念
大概念是指在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有价值的学科内容。生物学大概念反映的是 物质和生命世界的自然法则,贯穿于生物学科课程的全部。由若干个生物学大概念 构成的生物学课程框架对生物课程有很好的覆盖。
用生物学大概念建构课程框架和内容要求,突出“少而精”必修课程和选择性 必修课程模块内容聚焦生物学大概念的教与学,精简课程内容,学业减负,确保课 程内容广度、深度适合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学习进阶的思想,弱化了指向学习结果 的具体操作性描述,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理解和应用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大概念”适用于一定的物体及现象,可解释或者预测较大范围的自然现象。 埃里克森说过核心概念是学科的中心,具有超于课堂的持久性和迁移性区。围绕生 物学大概念组织教学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课堂,凸显重要概念在学习内容中的价值, 进阶上位概念,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大概念形成、素养转化、行为的持久驱动。新 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标准部分主要由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 求三个部分构成,框定了教学范围,指明教学深度广度、教学建议,是此次课标改革的亮点。
三、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基础兼顾多元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科技进步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就业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变 化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
旧版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设 计,分为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和选修(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技术专题)
新版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I )和选修(选修II) 课程,在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内容的设计上,保持了与旧版比较明显的 衔接,设计思路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之上新版减少必修,增设选修。
新版必修囊括两个模块。在新版高中课程方案中提出了学生毕业的要求,各学 科课程必修学分下调,(语文8分、数学8分、外语6分、生物4分)生物必修每 个模块2分、选择性必修每个模块2分、选修II每个模块1分,由此强化了选修课 的地位。由于必修模块学分整体下调,缩短整体课时,生物必修模块学时由原来的 108学时下调为72学时,每周2至4学时,时间紧、任务重,建议从高一开设。伴 随课时减少,必修课程内容也必然会有所更新,“分子与细胞”是学习生物学的基 础,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遗传与进化”在自然科学中为人类文化的建设、生命现 象的广泛阐释做出的贡献也是其他模块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新版生物必修模块的设 置是众望所归。
选择性必修包含三个模块。其中“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是旧版生物 课程必修3 “环境与稳态”的一个细致的分割,整体内容不变;“生物技术与工程”
高考改革提出“统考语数外+自选科目”的模式,也称作“3+3”模式,较之于 以往的高考模式具有较大的进步性:在人才选择上更为灵活,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 际情况来做好自身未来发展的规划,更好适应未来发展形势。刘恩山教授曾提到就 科学课程的改革方向而言,课程的决策人员不再仅限于学校体系,而是立足未来社 会需求、人才市场要求变化。新版基于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优化课 程结构,构建课程内容,在充分继承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和生物学课改经验之上,紧 跟时代特点,增强课程操作性,注重基础,兼顾学生的多元发展。
新版中必修课程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置,面向全体学生,全修全考,“分子 与细胞”、“遗传与进化”课程内容处于现代生物学核心,是学生后续学习及发展 规划的基础;选择性必修是学生根据个人意愿与升学方向选择学习的课程,选修选 考,是学生职业规划、专业发展之基础;选修II学生自主选修,例如学校开设的一 些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学而不考或者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 参考,为学生多元发展创条件。
“地方和学校根据高考的动态来决定教学内容”这已经是教育中逃脱课程标准 规定,“光明正大”的进行“统一选修”或者“指定选修”的“大一统”思想"。 而这种思想就忽略了课程结构选择的特性,将个别选修课程当做必修教学,忽略了 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当前选修课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例如 当前普通高中生物教材,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都会指定选修课本,当然这其 中肯定会由于地方资源、师资水平、地方管理的不配套,造成很多学校不能够按部 就班的根据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去开展课程,只能盲目的走过场。尤其是一些农村 高中学校或者是一些规模小的学校,客观条件更是捉筋见肘,由此选修课的落实也 只能是课程标准上的“纸质蓝图”。鉴于此新版提出了学生“选课制”。
在“3+3”模式下,如果学生选择生物,在完成了必修模块的前提下,如果报 考大学是生物方向,就要继续学习选择性必修,否则可以直接在选择性必修、选修 II、其他学科选修中三选其一,在修够学分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再选择。所以选择 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同时开设,供学生选择。
四、精设课程内容,生物学大概念点带面
新版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设计安排上总体与旧版相似。以必修1 “分子与细胞”为例,武汉乐学教育进行新旧两版高中生物课标内容标准对比。
同样紧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突出新版对旧版提及的“工程学”的继承与发展。 深入理解生物学大概念,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选修II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涉及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 学业发展基础三个方向及多个拓展模块。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 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及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由此生物学学科总体课程结构模块设置如下,以必修为基础,选修为拓展的倒 金字塔式,突出基础兼顾多元。
五、考情分析
专题 | 真题 | 涉分 | 考点 | 题型 | 难度 | ||
专题1 细胞的分子组成 |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物 | 蛋白质与核酸 | 糖类与脂质 | ||||
2020山东,16 | 3 | 蔗糖、纤维素 | 选择 | 中 | |||
专题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多种多样的细胞与病毒 | 细胞膜与细胞壁 | 细胞质与细胞核 | ||||
2020课标全国Ⅰ,1 | 6 | 新冠肺炎疫情 | 选择 | 易 | |||
2020课标全国Ⅰ,29 | 10 | 细胞膜 | 细胞器 | 非选择 | 中 | ||
2020山东,1 | 2 | 细胞膜 | 细胞器 | 选择 | 中 | ||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 |||||
2020课标全国Ⅰ,4 | 6 |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 |||||
2020课标全国Ⅰ,30(2) | 3 | 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 非选择 | 易 | |||
2020山东,3 | 2 | 质壁分离 | 选择 | 易 | |||
专题4 酶和ATP | |||||||
专题5 细胞呼吸 |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 |||||
2020课标全国Ⅰ,2 | 6 | 种子贮存 | 选择 | 中 | |||
2020课标全国Ⅰ,30(1) | 3 | 中耕松土 | 选择 | 中 | |||
2020山东,2 | 2 | 瓦堡效应 | |||||
专题6 光合作用 | 捕获光能的色素与结构 | 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 ||||
2020课标全国Ⅰ,30(3) | 4 |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 非选择 | 中 | |||
2020山东,21 | 9 | 光合作用过程 | 非选择 | 中 | |||
专题7 细胞增殖 | 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 | 有丝分裂的观察 | |||||
2020山东,5 | 2 | 细胞周期 | 选择 | 难 | |||
2020山东,6 | 2 | 染色体桥 | 选择 | 中 | |||
专题8 细胞的分化、衰老、 | 细胞的分化与全能性 | 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 |||||
2020全国一卷和山东卷未考 | |||||||
专题9 遗传的细胞基础 |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综合 | |||||
2020全国一卷和山东卷未考 | |||||||
专题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 遗传物质探索 | DNA的结构与复制 | 基因的表达 | ||||
2020全国一卷和山东卷未考 | |||||||
专题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 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 | |||||
2020全国一卷和山东卷未考 | |||||||
专题1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 |||||
2020山东,23 | 16 | 基因位置的实验探究 | 非选择 | 难 | |||
专题13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 伴性遗传病 | 人类遗传病 | |||||
2020课标全国Ⅰ,5 | 6 | 伴性遗传 | 选择 | 中 | |||
2020山东,4 | 2 | 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 | 选择 | 中 | |||
2020山东,17 | 3 | 人类遗传病 | 选择 | 难 | |||
专题14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 基因突变与重组 | 染色体变异 | 育种 | ||||
2020课标全国Ⅰ,32 | 9 | 基因重组 | 诱变育种 | 非选择 | 中 | ||
2020山东,13 | 2 | 育种 | 选择 | 中 | |||
专题15 生物进化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
2020全国一卷和山东卷未考 | |||||||
专题1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 | 内环境稳态 | |||||
2020全国一卷和山东卷未考 | |||||||
专题17神经调节 | 反射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 |||||
2020山东,7 | 2 | 听觉的产生 | 选择 | 中 | |||
2020山东,22 | 10 | 兴奋的产生与传递 | 非选择 | 中 | |||
专题18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 血糖调节 | 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 | ||||
2020课标全国Ⅰ,3 | 6 |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 选择 | 中 | |||
2020课标全国Ⅰ,31 | 10 | 血糖调节 | 非选择 | 中 | |||
2020山东,8 | 2 |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调节 | 选择 | 中 | |||
2020山东,18 | 3 |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 选择 | 中 | |||
专题19 免疫调节 |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 | |||||
2020山东,15 | 2 | 病毒检测 | 选择 | 中 | |||
专题20 植物激素调节 | 植物生长激素 | 其他植物激素 | |||||
2020山东,9 | 2 | 生长素 |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 ||||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群落 | |||||
2020课标全国Ⅰ,6 | 6 | 丰富度 | 选择 | 易 | |||
2020山东,11 | 2 | 种群数量变化 | 选择 | 中 | |||
2020山东,19 | 3 | 群落演替 | 选择 | 中 | |||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 生态系统的结构 | 生态系统功能及而定性 | 生态环境的保护 | ||||
2020山东,10 | 2 | 濒危动物的保护 | 选择 | 中 | |||
2020山东,24 | 9 | 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稳定性 | 非选择 | 中 | |||
专题23 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利用 | 传统发酵技术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
2020山东,12 | 2 | 米酒制作 | 选择 | 中 | |||
2020课标全国Ⅰ,37 | 15 | 微生物的筛选 | 非选择 | 中 | |||
专题24 细胞工程与胚胎工程 | 植物细胞工程 | 动物细胞工程 | 胚胎工程 | ||||
2020课标全国Ⅰ,38 | 15 | 单克隆抗体 | 非选择 | 中 | |||
2020山东,14 | 2 | 胚胎工程 | 选择 | 易 | |||
专题25 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安 | 基因工程的工具与操作 | 基因工程的应用与蛋白质工程 | |||||
2020山东,25 | 11 | 基因编辑 | 非选择 | 难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武汉市武昌区乐学广誉文化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鄂ICP备2022020482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785号 流量统计